Search

#味道故事:【茶餐廳情意結】

小時候,每週日,我都會和家人到大角咀一間茶餐廳吃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味道故事:【茶餐廳情意結】

小時候,每週日,我都會和家人到大角咀一間茶餐廳吃早餐。

安在天花板的舊式風扇不停轉動,在樸素的燈泡下,重複投射經過精準計算的影兒。回想過來,那真是一個昏昏欲睡的設計,卻又矛盾地帶來無比實在的動感。

穿著白色制服的侍應飛快地穿梭在桌與桌之間狹隘的通道上。那個胸前的小口袋,掛著小學生夢寐以求的原子筆,還能像魔術帽一樣,變出一本小小的筆記簿。間或,送貨叔叔會抬著一個個沉甸甸的紙皮箱,直接探入神秘的廚房深處。那是我不能觸及的領域,只好把視線停留在廚房門外擺著那紅通通的關公像。

每週,我坐在不同的位置,看著同一個場景。早餐卻從火腿通變成了雞翼米,蛋也從熟轉成生。一開始,吃什麼都是媽媽下的主意,慢慢,我在茶餐廳裡學習為自己選擇。這是從為媽媽的熱奶茶和爸爸的熱檸水落糖中逐漸發現的,原來有人喜歡一羹,有人只要半羹。

有時,媽媽會從桌子和玻璃墊中間的夾縫中,把寫滿潦草數字的單拔出,叫我把數字加起來。我從小不太喜歡數學,對這個臨走必備的任務缺乏好感,但我很喜歡留意那天的單有沒有一個小小的摺角。那是侍應們比較空閒時才會摺的,目的是讓單卡在桌子邊沿,不用費力用牙籤把它挖出來。

然後,我會把單和錢帶到門口旁的收錢櫃檯。那裡坐著茶餐廳唯一一個不穿制服的人。他穿著合身的格仔襯衫,頭頂中央禿得光亮亮。「伯伯,早晨。」聽到我的叫喚,他會抬起頭對我慈祥一笑。爸爸是家中長子,所以伯伯這個稱呼於我而言,只屬於茶餐廳的他。伯伯喊了很多年,卻一直到中五,做通識功課時,才透過所謂的訪問,真正聽起他的故事。

訪問後不久,功課還沒交,因為市區重建,茶餐廳忽然關了。這個消息其實知道很久了,我的功課正正便關於市區重建。那時伯伯還叫我不用擔心,他衣食無憂,開茶餐廳純為興趣。只是大概掛滿區內老樓的反對橫額,還有食客之間的討論持續得太久,這天終於來臨時,才如此猝不及防。

寫到這裡,我忽然想起茶餐廳裡,還有兩隻會突然在我腳旁冒起的貓。牠們不喜逗留,往往擦過便走。聽媽媽說,牠們是隔壁另一間茶餐廳養的,有時會穿過連結兩者後門的小巷跑來這裡解悶。可惜,那間茶餐廳也不在了。從此以後,我的味蕾彷彿缺了一角,無論到哪裡,都找不回來。

這才發覺茶餐廳原來曾經和我如此緊緊地連在一起,是只開空調的食肆無論如何都不能取替的。

Storyteller:Claudia @tuesdaywithjelly
Illustrator:奶茶通俗學™ | Milktealogy™ @milktealogy

#EveryoneisStoryteller #睡前故事 #Claudia #tuesdaywithjelly #奶茶通俗學 #Milktealogy #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

📚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,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:
https://bit.ly/2MNRcPK

📻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:https://store.story-teller.com.hk/pages/podcast
👉🏻Tag us at IG @everyone.is.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
📮投稿你的故事/藝術作品:https://bit.ly/2FwN6G3

→Follow @ztorybook.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你說,我聽。我們用圖畫說故事,用故事看世界。其實每個別人的故事,都?
View all posts